站内搜索 :

【两会风采】河南省人大代表李艳芬:打好农业“芯片”翻身仗

发表时间:  2021-01-22来源:  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连着粮食安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更要注重种源安全;要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攻关体系,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1月20日,谈及种子产业创新发展,河南省人大代表、焦作市脱贫攻坚办公室副主任李艳芬说。

李艳芬认为,和国外种业以及国内部分地区种业相比,河南省种子企业仍面临着多、小、散、弱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种子基地布局相对较乱,研发突破性大品种还有不小困难。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李艳芬建议,以市为单位整建制建设国家优质小麦种子核心生产繁育基地。以四川水稻制种基地为模板,加大繁种区域农田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收储、加工能力建设,为新品种研发培育奠定基础。

产业发展重在体制机制创新。“要建立以国家生物育种中心为龙头,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种子企业为骨干,各地种子生产、试验基地为补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攻关体系。”李艳芬说。

具体而言,要尽快建立为众多农作物育种单位服务的公共科研创新平台,由政府农业部门主导,委托社会科研机构,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建设新品种鉴定和示范展示基地;实施普惠制鼓励政策,支持育种科研基地,根据企业投资额按比例进行补贴;分作物设立农作物新品种育种创新重大专项,打造商业化育种创新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和产业化能力。

“育种发明权益改革势在必行,其核心意义在于‘赋权、让利’,比如明确科研人员在成果中所占的权益比例等。”李艳芬说,以此激励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河南日报记者 周晓荷)

(原载于2021年1月21日《河南日报》5版)


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