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张震宇在《人民政协杂志》刊文:如何“骑稳骑好”共享单车

发表时间:  2019-04-22来源:  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

309c2330556c1e2209ab04.jpg

对共享单车,张震宇并不陌生。短途出行,他总喜欢骑着共享单车出行。他曾多次带队深入共享单车企业进行调研,深知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在全国两会上,他连续六年都提交关于让我国回归自行车王国的提案,屡屡为这个行业鼓与呼。曾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会不会如昙花一现?共享单车行业,如何健康有序发展?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张震宇。

  “需求空间是广阔的”

  本刊:这段时间,一些共享单车企业日子不太好过。一些单车无人骑行,有的还被丢进城市角落,成了无人问津的废铁。您觉得共享单车会走向没落么?

  张震宇:你提的这个问题的确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坦率地讲,2018 年整个互联网行业和资本市场迎来了寒冬,备受关注的共享单车也不例外。在经历了两年多的高速发展后,目前也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局面。2017 年,在资本的推动下,共享单车企业曾经达到 70 多家,但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已陆续有 30 多家倒闭或停止运营。目前,具有影响力且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经营的平台公司仅剩不足五家,甚至像 ofo 这样曾经辉煌一时的共享单车企业还面临巨大困难,步履维艰。同时,共享单车的数量也在发生变化。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市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从最高峰时期的 235 万辆减少到了 191 万辆,降低了两成左右。

  但根据这些就能断定共享单车走向末路么?我认为不必过分悲观。共享单车是个好创意。它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把单车从有桩变为无桩,提升了骑行便利度,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值得点赞。它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式创新的代表。其实,只要有需求在,成长的空间就还在。2018 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经达到 2.35 亿人,2019 年将增至 2.59亿人。拥有如此数量庞大的用户,说明共享单车的需求空间是广阔的,只是要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使共享单车的发展从不理性走向可持续,从盲目走向科学。另一方面,行业要走向成熟,也要经历优胜劣汰。很多创新创业成功的人都和我说过:不用担心新问题可能出现,因为新问题一定出现,问题就是创新的副产品。与其指责创新,不如坦然而智慧地面对问题。说到底,共享单车是创新的产物。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在倒掉洗澡水的同时,把盆里的孩子也一并倒掉。

  缘何处于“寒冬”

  本刊:共享单车问世后,大家都叫好、爱用。现在为什么会迎来“寒冬”?

  张震宇:肯定其发展前景,并不意味着掩盖问题。相反,共享单车发展方面问题还是很多的。行业的乱象,不治不行。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8 电商行业消费数据报告》显示,去年针对共享经济的投诉量明显上升,有关共享单车投诉量占比为 67.5%,其中“退押金难”以71.8%的高占比排名第一,过度投放、违规停放、运维滞后等问题投诉也比较集中。这不仅给市政管理带来麻烦,也不利于消费者舒心消费。我也对此进行过深入调研。我认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公众文明行为意识仍有待提高。目前,关于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还有不少,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共享单车企业要履行主体责任,同时也要认识到公众文明骑行意识仍需加强。破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和智能锁、加私锁、喷漆改装等行为仍大量发生,部分城市共享单车的破坏量甚至超过每周 7000辆,每个月超 3 万辆,其中以二维码破坏和乱停放问题最严重。共享单车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地方政府在管理企业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市民文明骑行、规范停放问题的重视程度。政府、民众、企业三方共同维护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

  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行业发展。共享经济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产物,互联网能普及的地方就有其需求。作为共享经济典型代表的共享单车,很多城市随着共享单车的进入才发现“无路可走”“无地可停”的局面,原因在于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停车位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三是共享单车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从理论上讲,共享单车企业的盈利来源主要有用户押金、使用租金、广告费用、大数据增值收入等,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行业洗牌,用户押金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由于不理性的竞争,企业推出的大量的优惠补贴挤占了有限的使用租金空间;所谓的广告费用也远没想象的那么美好。盲目的扩张不理性的竞争也导致运营管理成本激增,导致共享单车步履艰难。

  四是管理者和经营者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由于共享单车是新兴事物,很多城市相对应的管理部门也不尽相同,还有的地方政府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共享单车企业进行管理,而共享单车又是影响市容市貌的重要因素,管理压力较大,这就难免会造成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一些城市,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在出现乱停乱放等问题时候,执法者只能暂扣单车,而企业想要领回被扣单车,可能面临着一系列繁琐的手续甚至罚款,所以干脆放弃领回单车,从而形成了大型的共享“单车坟场”,造成极为不好的社会影响。

  如何走出“寒冬”

  本刊:一项好的创意未必就能自然成为一项成功的创新。对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张震宇:有人说,共享单车是公共管理的显微镜,凸显了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等在面对新现象、新挑战时的短板。莫让新鲜事物无序发展,是各方所愿,自然也需要共同努力来解决。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也准备了有关共享单车的议案提案,正是在凝聚共识,寻求问题解决之道。我有如下建议。

  一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行为和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充分借助信用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形成完善的征信体系,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逐步提高用户的诚信意识,既能减少共享单车企业的损失,又能降低共享单车对市容市貌的影响。

  二是促进慢行系统基础设施改善。共享单车在服务公众便捷出行、缓解拥堵、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受益的是整个社会。自行车专用道和停车位等慢行系统基础设施不足,是阻碍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完善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帮助共享单车走出寒冬,迎来春天。不久前,南京市编制了《南京市慢行(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规划》,目的是构建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打造便捷连续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维护步行和自行车的路权,优化街道功能,建设适合于步行、适合于自行车、适合于公交的城市,引导“公交 + 慢行”的一体化交通出行模式。

  三是推动政府和共享单车企业探索科学的合作模式。政府和共享单车企业的关系不应该是简单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以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共享单车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低,但是共享单车的收益主体是公众,所以政府应该积极探索与共享单车企业的合作模式。管理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管理细则、规范共享单车行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共享单车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企业应该做好线上宣传和线下服务,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多宣传多引导文明骑行。

  在共享单车发展较好的城市,可以通过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和考核退出机制后,引入适度的竞争。这样既可避免无序竞争导致的公共资源低效占用和秩序混乱问题,也能让企业在获取合理利润后,能投入更多资源去履行企业责任、为公众提供更好服务。而在共享单车发展一般的城市,可以探索推动各种类型的政府购买服务合作、特许经营、与当地公交企业合资合营等多种方式落地,实现政府、公众、企业的三赢。

  四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基层执法行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导致了“单车坟场”的诞生。但是,这其中有企业过量投放和用户文明骑行的问题,因为部分基层城管执法部门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共享单车路面秩序管理,也会有个别执法人员过于简单粗暴的问题。处罚不是目的,政府和企业要共建共治,在政策法规的框架下,探索精细化执法模式,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执法的流程、标准和依据等,形成执法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沟通机制,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过度处罚。相信有各方的共同努力,共享单车绝不会上演“公地悲剧”。

(转载自《人民政协杂志》)

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