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春节,申遗成功!让“年味”走向世界

发表时间:  2024-12-09来源:  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

春节,申遗成功!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蛇年春节即将来到,这是给中华民族、也是给全世界的一份新年礼物。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那么,春节申遗成功对世界、对中国、对检察机关有哪些意义?

“得知申遗成功,我很兴奋,特别有成就感!”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主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就提交了《关于将春节申报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提案》,建议将春节列入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预备名单,进而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遗产,以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当时这个提案引起了各大媒体和全国网友的关注。正是因为负责办理提案的文旅部和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和持续推动,才会有今天的申遗成功。”张震宇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个提案,有三方面契机:

一是继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基于此,才决定以提案的形式来推进春节申遗进程。

二是随着时代的进展,年味变得越来越淡,通过申遗能够让我们对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更加重视、传承,共同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是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春节申遗可以让国人和世界连为一体、同频共振。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申遗文件中,有一份来自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所写的《知情同意证明》。

微信图片_20241209092525.jpg

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申遗文件中,有一份来自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所写的《知情同意证明》。(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冯骥才提到,三十年来,对春节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一直是他志愿的工作。比如他的关于春节除夕放假的提案得到了国家的采纳;组织了为期十年的年画普查,完成了所有重要年画产地的档案的采集和编制,建立了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和研究中心;写了大量关于春节价值的思辨性的文章,主编了普及性的读物《我们的节日·春节》。

作为作家,冯骥才还写了许多关于春节的散文和小说。作为教师,在大学培养了许多研究春节文化与艺术的研究生。

“春节申遗成功,多少年的希望成为现实,兴奋之情无以言表!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它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冯骥才向记者表示,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神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冯骥才看来,当春节成为“人类的瑰宝”后,一定会有助于外国朋友对中国的认知与友好,增添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深化春节文化的传承与节日幸福。

12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春节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那么春节申遗成功后,如何让这份“年味”走向世界?

在张震宇看来,春节申遗成功后,不仅要保护好各种春节文化习俗,还应加强对春节文化资源的挖掘,推动春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符合时代的春节礼仪礼俗新形态。同时增强春节的国际影响力,把春节打造为海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

张震宇特别提到,在春节等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法治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检察机关不可缺位,应为非遗保护、申遗等工作积极贡献法治智慧和检察力量。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和“非遗热”“文旅热”的升温,对非遗领域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推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强大助力。

202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推广贵州检察机关开展专项监督助力非遗系统保护和广东检察机关聚焦特色非遗公益保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融的典型经验,并陆续发布一系列典型案例,展示非遗检察保护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历来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和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具有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划监督办案的优势,可以有效打破条块分割障碍,突破行政区域界限,以开放性、系统性思维,既保护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非遗保护、申遗等工作贡献检察力量。


图片

编辑丨肖玲燕  设计丨刘岩

首席记者丨刘亚


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