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团结报团结网:春节申遗背后,冯骥才、何星亮等党派成员曾持续建言

发表时间:  2024-12-09来源:  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无疑是中国人提前收到的一份“新年贺礼”。

鲜为人知的是,在春节申遗背后,不少民主党派成员曾持续建言推动。比如,民革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国务院参事何星亮,民进中央原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张震宇,民建河南省鹤壁市委会主委、鹤壁市统计局局长袁江华等。

01

何星亮

委员讲堂谈春节申遗

何星亮长期从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2011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室主任的他,做客人民日报等举办的委员讲堂栏目,和网友谈春节与传统文化的话题。

何星亮专门提到春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他从2004年参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起草有关的文件。在他看来,我们应该保护具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好的传统文化,而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申遗的一个明显好处是,激起全国人民更加重视春节文化,更加重视恢复我们的传统。”他说。

“春节既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性的春节。”何星亮还就提升青少年春节文化认同建议,要加强学校教育的传承,丰富青少年的节日知识;加强社区春节文化活动实践探索,吸引青少年广泛参与。

02

冯骥才

为申遗呼吁数十年

早在2001年,冯骥才就组织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6年他担任了文化部国家非遗名录的专家委员会主任。春节申遗工作一直是他工作的重点。

2010年国务院参事室等举办的春节文化论坛上,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作了主题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遗产”的发言,提出我国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遗时应将春节列为首位。此后,他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发表《“年味”可能丢失,春节应放申遗首位》《团圆,春节的第一主题》等文章,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的文件中,有一份冯骥才的推荐材料(专家知情同意证明),签名时间是2023年3月17日。他在其中对于春节申遗表示全力支持,认为申遗倘若成功“将有助于这一伟大而瑰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今年2月13日,《人民日报》第8版刊发冯骥才文章《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再次为春节申遗鼓与呼。

03

张震宇、袁江华

全国两会建言春节申遗

张震宇则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将春节申报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提案》,建议将春节列入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预备名单,进而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遗产,以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张震宇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春节文化资源挖掘,加强对春节文化表达意义的研究,拓展社会传播,强化大众的社会认知,为春节申遗做好资源储备;发挥春节的大众主体性,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为春节申遗筑牢群众基础;应推动春节的创新性传承,建构符合时代的春节礼仪礼俗新形态,为申遗做好功能示范;增强春节的国际影响力,把春节打造为海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为春节申遗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同样是在全国两会,时任全国人大代表袁江华于2016年提交建议,呼吁尽快推动中国春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当时提到,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一方面,因为现代社会各种潮流元素的冲击,很多农耕时期形成的传统过年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韩国、越南等邻国正在“抢注”一些起源于中国、却多国共有的节日,值得警惕。

袁江华表示,为尽快推动中国春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力度,建议由文化部设立“中国春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统筹调动全国各相关地区共同发力,完成中国春节申报世界非遗任务。

如今春节终于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民主党派成员的持续建言也照进了现实。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春节喝彩!

图片


(以上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主要素材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和《人民日报》《团结报》、中国网等有关报道。)


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页